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以前动辄10斤重的“手提电脑”,是如何变成现在(2)

来源:计算机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CPU。计算机并不是魔法,CPU运转时,晶体管每一次0和1的转换,都在消耗电力,同时也在释放热量。CPU的性能越高,

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CPU。计算机并不是魔法,CPU运转时,晶体管每一次0和1的转换,都在消耗电力,同时也在释放热量。CPU的性能越高,耗电和发热也就越大。因此,笔记本的CPU没法像台式机那样,动不动就调动上百瓦的电力,只能在一个很有限的能耗窗口里面尽量提升性能,让用户体验满足一个基本的标准。

和诞生之时一样,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程,一直都充满了艰辛,就是一个不断和物理和技术的限制战斗的过程。便携性、续航和性能这三个最能影响笔记本使用体验的核心指标之间,彼此存在几乎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样的条件下,提升一个指标,往往就要以牺牲另外两个作为代价。便携续航又好的笔记本,性能通常十分拉胯。而高性能的笔记本,便携性也往往只能用“至少能塞进箱子里”来形容。

到今天,市面上销售的PC整机超过80%都是笔记本,也证明了这个形式的成功。尽管我个人是一个DIY PC爱好者,但是我也必须承认,笔记本确实最简洁实用的个人PC形式,轻便,灵活,一体化强,都是台式电脑没法取代的优势。

2011年上市的Sandy Bridge,是多核处理器的转折点。现在,我们对4核,8核,16核甚至32核的处理器已经见怪不怪,但是在2010年代初,多核处理器其实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几个高速运转的CPU核心之间,如何沟通交流,分配任务,是一门大学问。这一点做不好,会拖累CPU的效率,导致有些双核CPU甚至性能还不如单核。

1985年,东芝发布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的时候,业内其实并不太看好这个概念。我们采访过参与过很多元祖笔记本电脑设计的现任惠普全球副总裁Josephine Tan,她说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八十年代的计算机价格非常昂贵,公司都希望电脑越笨重越好,下班以后恨不得还要还要(物理意义上)锁起来。便携在这个场景下其实并不是一个需求。倒不如说,不便携才是需求。一台便携的笔记本电脑,在当时的企业客户看来就是把金砖放在桌子上招贼。

i9-12950HX是当之无愧的史上最横移动处理器没有之一

这也意味着,装备i5-H这种中端处理器,轻薄取向的中端笔记本,在视频剪辑、3D建模等功能上,甚至可以和过去的高端游戏本相媲美。过去“超极本”的性能体验,已经逐渐普及到了更加入门的产品线上。

总体的感觉,就是虽然这些年移动计算技术突飞猛进,但是传统的X86架构依然老当益壮,特别是在新一轮CPU制程跃进之后,基于X86的PC移动设备,依然是当仁不让的性能和兼容性的王者。

而12代酷睿在同一颗CPU里面,创新性地采用了注重处理高性能工作负载的P核,和能够高效率处理多线程工作负载的E核。这种混合架构拔高了性能的上限,也压低了功耗的下限。这个设计在台式机上效果不算特别明显,但是应用在笔记本上,简直是天作之合。标定功耗15W级别的省电型CPU,也能够拥有过去旗舰机CPU的性能表现。

而随着操作系统越来越臃肿,软件功能越来越复杂,这个“基本的标准”也一直在水涨船高。在今天, X86架构的笔记本电脑能够让我们觉得老当益壮,在性能和兼容性上有其他形式的移动智能设备不能替代的优势,其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包括笔记本电脑在内的移动智能设备,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稍不留神就满盘皆输。十年前一度流行过一种廉价的“上网本”,使用性能很低的CPU来满足用户基本的浏览网页和看视频的需求,由于在性能平衡上做得不好,后来的结局我们也都知道了,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夹击下几乎销声匿迹。

T1100当年“能装进手提箱”的宣传语是个大卖点

文章来源:《计算机时代》 网址: http://www.jsjsdzzs.cn/zonghexinwen/2022/0616/2343.html



上一篇:“缸中之脑”是什么?我们如何保证自己,不是生
下一篇:掌上电脑时代的遗产,Palm OS 开发者开源 20 多年

计算机时代投稿 | 计算机时代编辑部| 计算机时代版面费 | 计算机时代论文发表 | 计算机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