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缸中之脑”是什么?我们如何保证自己,不是生

来源:计算机时代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然, 普特南想要探讨的是与外在实在论相关的哲学问题, 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确实非常晦涩难懂,还会引起 “怀疑主义” 。那么, 缸中之脑的论证成功了吗? 它真的能证明人类生

当然,普特南想要探讨的是与外在实在论相关的哲学问题,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确实非常晦涩难懂,还会引起“怀疑主义”。那么,缸中之脑的论证成功了吗?它真的能证明人类生活在虚拟的程序当中吗?

事实上,虽然缸中之脑是个假设。但是它的假想并不违反物理定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现实中也是有可能存在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咱们真的是缸中之脑,我们感受到的、认知到的就都是由电子脉冲产生的幻觉。你以为的真实,其实都是“虚妄”。

那么,抛开理论和字面上的论事,缸中之脑所展示的“情境”有可能会在现实中实现吗?科学家都做了哪些相关的研究?

这个假设的主要内容是,假如有一个人被邪恶科学家做了“取脑”手术他的大脑在被取出来之后放入了一个装满特制营养液的大缸当中,这些营养液能够让大脑维持“活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缸中之脑”?我们又如何保证自己是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电脑程序当中呢?

综上所述,缸中之脑的假设在哲学上确实是未解,因为它总是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但是从认知科学相关学者的研究实验来看,“缸中之脑”的情境是有望实现的。不过能否完全复刻和模拟,还要看神经科学的后续研究。

缸中之脑的论证成功了吗?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隐患

不过这个论证逻辑却是循环论证,因为在该假说中无法证明“缸中之脑”到底指的是真正的缸中之脑,还是缸中之脑所想到的缸中之脑。

说到这,想必许多人都觉得细思极恐

前文中提到缸中之脑的内容时,其中超级计算机的模拟幻觉成为了实验当中最关键的部分。因为一旦它的模拟不够真实,就会像《楚门的世界》所演的一样露馅。那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计算机真的能做到控制人的感观和意识吗?

为了探索这一点,科学家成立了全新的学科,也就是认知科学

“缸中之脑”实验可否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甭管我们到底有没有生活在所谓的“超级计算机程序”当中,现在人类的科学发展方向却正将我们拽向虚拟之中,并且许多科技巨头对这种“虚拟现实技术”都深信不疑

后来人们发现,某些特定的神经元真的只对某些图片、概念做出反应。简单来说,我们大脑前额叶的神经元会对难忘的东西形成概念编码,从而使其在看到特定东西的时候被激活。

假如你是那位科学家,那么你指着缸中脑说这就是缸中之脑,确实没问题。但如果你就是缸中之脑,却说“我是缸中之脑”,那这对缸中的你来说就是自相矛盾了。

尼尔·C·曼森提出了类似“缸中之脑”的神经控制生物模式,他为培养的神经细胞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培养环境。将老鼠的大脑皮层神经元培养在一个包含电极网格的设备上,MEA 能够刺激和记录神经活动并与一台计算机相连。

那么,人们在拥有于虚拟空间中改变物理规律等权限之后,会不会用这种自由来做什么疯狂的事情呢?到时候人们可能就真的要面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情况了。

实验者有的听到了自己过去听过的乐曲,甚至看到了童年记忆当中的自己。

但是如何来激活这些神经元呢?换句话说,如何证明神经活动模式可以让意识活动产生。科学家通过将电极植入脑内来刺激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神经元在电极的刺激下会产生“主观直觉”,甚至唤起人们过去的体验和记忆。

可见,神经元的刺激确实能让主观感受产生。从这一结果来说,缸中之脑使用超级计算机连接神经末梢制造幻觉的行为确实具备可行性。

缸中之脑和虚拟现实技术之间虽有差异,但是当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确实能够营造出类似缸中之脑的“沉浸式”体验,这种体验就像是精神鸦片使人上瘾。

文章来源:《计算机时代》 网址: http://www.jsjsdzzs.cn/zonghexinwen/2022/0615/2342.html



上一篇:M2 芯片开启了苹果「电脑」的 Arm 时代
下一篇:以前动辄10斤重的“手提电脑”,是如何变成现在

计算机时代投稿 | 计算机时代编辑部| 计算机时代版面费 | 计算机时代论文发表 | 计算机时代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时代》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